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是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关键 专家谈数字金融人才培养

2021-08-11 14:20:36

我们需要怎样的数字金融人才?当前相关人才培养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重视数字金融人才培养

“从国内外数字金融人才现状来,各国在人才的培养、认证、投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呈现出体系化建设的特点。但我国数字金融人才底子薄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存在人才短缺、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秘书长、央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说,推动金融创新发展需要多因素协同推进,其核心是金融科技人才汇集和融合金融业务需求与科技发展的能力。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认为,复合型人才是发展金融科技的关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50人论坛等先后发布各类规划和研究报告,针对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人员占比低、培训费用少、人才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等难题,明确提出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的建议。

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科技处处长柳阳提出,应重视金融科技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金融科技人才与城市竞争力是正相关的。从金融业和城市的发展来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科技的高质量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人才,金融科技人才是中国人才中的一部分,对一个城市的长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核心贡献以及‘以点带面’的突破作用。”

在中国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联席总经理蔡明杰看来,数字金融人才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更是结构性问题。随着银行服务边界扩大、数字化转型推进以及新型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新机会,银行对数字金融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这种人才的需要,一是体现在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具有开放心态、创新视野和持续学习的人才。

实践中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

与会嘉宾认为,在“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下,我国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数字金融人才的培养。

中国银行教育发展部总经理章林介绍,中国银行“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为构建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数字化与专业化协同发展的组织能力,从全员素质培训、核心人才培训和战略任务培训三方面开展工作。

成都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钮中阳表示,202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人行成都分行出台了全国首个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的《成都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2年)》,提出“要深化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之间在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培育方面的合作”。2020年,西南财大和电子科大强强联合,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不断强化成都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此外,成都还定期向社会发布金融科技领域的场景机会清单,为金融科技人才提供更多城市发展机遇。

京东科技研究院研究总监朱太辉认为,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角度来看,数字金融人才培养较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在人才认知、人才结构以及能力释放方面都存在差异。概括来讲,从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来看,数字金融人才应当是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数字科技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并深刻理解金融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建议

对于如何进行数字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杨竑建议从三个方面同步发力:一是人才评价体系,需要明确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要求,制定衡量微观个体的、统一的能力量化标准,全面评估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二是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有效地规划金融科技人才成长道路,通过政府引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强化实操,夯实人才底座;三是金融科技人才库,需要向政府、监管、机构、高校、企业等金融参与各方提供精准服务,深挖人才资源的价值。

章林认为,数字金融人才的培训培养,既需要分类施策,基于不同岗位类别要求多点突破,也要融合发展,通过更加系统、多元、创新的方式,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

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提出,鼓励数字金融人才在生态中流动。这种流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而是在传统金融科技企业、垂直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银行机构等企业之间相互流动,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数字金融人才的效果。此外,要加强基础性的人才底座的培训。建议在高校课程设置中,让金融科技企业在最后一学年做一个垂直的衔接,使学生对金融科技有更深刻的认识,使之在就业的时候会倾向选择多元化的金融科技企业。

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杜晓宇针对地方金融科技人才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北京等重要城市进一步出台和落地金融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二是加强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调度行业与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比如政企联合设立金融科技研究基地,与高校联合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等;三是在环境建设上,增强对金融科技人才各方面保障。